礼拜一-礼拜五:09.00 早上-06.00 下午

媒体报道

那达慕焕新:传统竞技的时代交响

2025-07-28

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原上,第 35 届草原那达慕大会正以震撼的方式诠释着古老文化的现代重生。当牧民的勒勒车辙与游客的骑行足迹交织,当搏克手的呼号与 VR 直播的弹幕共鸣,这场传承千年的盛会正在科技赋能、文旅融合与生态守护中完成华丽转身。

一、数字重构:让草原盛会触手可及

现代科技的介入,让那达慕突破了地理与时空的限制。大会特别打造的 “云端那达慕” 平台,通过 VR 技术将赛马的风驰电掣、搏克对决的力量碰撞实时传输到全球观众眼前。观众不仅能切换全景视角纵览赛场全貌,还能通过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选手的竞技状态。“90 后” 观众崔博群在家中通过手机参与互动,在不同直播视角间自由切换,“虽然没到现场,但这种‘全景式’参与比亲临更立体。” 这种数字化创新让远在江西的游客王女士刚下飞机就能骑上骏马 “打马” 前往会场,开启沉浸式体验之旅。

二、体验升级:从观赏到参与的蜕变

如今的那达慕不再是单向的文化展示,而是构建了多维度的参与场景。在主会场,游客可以与搏克手共跳鹰步入场,在射箭教练指导下弯弓搭箭,甚至骑上蒙古马尝试小步慢跑。非遗展区内,用种子纸制成的 “种草手环” 不仅是纪念品,更是文化传播的纽带 —— 纸中嵌入的金莲花种子,让游客将草原生态理念带回家。牧民包满达在展区销售奶制品,日均收入近千元,200 余户农牧民通过特色餐饮、换装旅拍等业态实现户均增收超 8000 元。这种 “体验经济” 的创新,让那达慕从文化仪式升级为地方经济增长极。

那达慕焕新:传统竞技的时代交响

内蒙古正着力构建 “四季那达慕” 品牌体系,让草原文化跨越季节限制。夏季的草原那达慕以传统竞技为核心,冬季的冰雪那达慕则融入雪地赛马、冰雕艺术,春季的民俗那达慕聚焦农耕文化,秋季的丰收那达慕突出牧业成果。锡林郭勒盟推出的 18 条主题旅游线路和 20 家 A 级景区门票乐鱼官方网站优惠政策,将那达慕的影响力从会期延伸至全年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那达慕正从单一节庆向全产业链转型,汽车那达慕、航空那达慕、草原音乐节等 40 余项活动,让古老盛会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。

四、生态守护:绿色基因的现代传承

在追求发展的同时,那达慕始终坚守生态底线。蒙草团队运用小草数字技术,对那达慕风情园进行生态修复,通过乡土草种混播和土壤改良,使斑秃的山脊重新披上绿装。这种 “科技 + 生态” 的模式,不仅为赛事提供了天然舞台,更探索出草原文化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平衡路径。如今的那达慕会场,金莲花与牧草共生,蒙古包与生态设施共存,真正实现了 “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” 的可持续发展。

五、青春力量:文化传承的新生动能

年轻一代正成为那达慕创新的主力军。抖音平台发起的 “# 夏天必冲那达慕” 话题挑战赛播放量突破 7.1 亿次,百万网友通过短视频分享草原风情。在少年那达慕赛场,128 名青少年搏克手和 32 名女子选手展现着传统竞技的未来希望。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卫银栋指出:“当 Z 世代用 Vlog 记录赛马过程,用 AI 技术复原古代赛事,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那达慕。” 这种代际传承的创新,让古老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。

这场跨越八百年的文化盛宴,正以开放姿态拥抱现代文明。当 VR 镜头捕捉到搏克手脖颈上的彩绸,当无人机灯光秀点亮草原夜空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更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自信中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。那达慕的焕新之路,为非遗活化提供了范本 —— 唯有在传承中创新,在守护中突破,才能让古老文明在时代浪潮中永放光芒。